誰說相機一定要愈用愈高檔呢!!
隨著高畫質的單眼越來越平價,現在幾乎人手一台,但過去的這些老情人呢?其實它們還是可以拍出不用氛圍的相片喔!
這篇是分享一些從學生時期開始,保留下來幾台不同的相機,及帶著這他們出去拍照時,因著外型、重量,還有一些性能上的不同,拍出的不同風格的畫面及心得。
目前常陪我的情人有:
LOMO LCA+
I PHONE
RICOH R8
Canon EOS88
Canon 40D
Canon 6D
船過水無痕的LOMO LCA+ (底片機)
差不多是在2005年從香港訂回來的,當時台灣還不容易買到,因為LOMO沒有現在流行,由於是底片相機,所以按下快門前的思考跟數位的完全不一定,雖然LOMO標榜直覺拍攝、享受沖片後的驚喜,但如果真的不思考,其實驚嚇多過驚喜,記得一個好朋友曾經說過,你要跟你的LOMO培養感情,你才有辦法用他拍出好照片,我完全同意。
由於它的結構輕巧,快門按下去只有”卡”一聲,非常單薄,所以拍攝時感覺其實是有點空虛的,是一種沒有任何攻擊性的拍攝氛圍,快門按下去有一種船過水無痕的Fu,卻也可以默默拍下很HIGH的照片,而它總能把當時的時空背景及回憶凝結的特別完整。
自以為是大師的RICOH R8 (1000萬畫素)
這是台2008年推出的消費性數位相機,黑色的機身看起來頗經典,跟街拍大師森山大道常拿的RICOH GR21(底片機)有著相同的血統,拿起來很輕巧,但以現在的數位技術標準來說,它對焦有點慢,其實最好用的是它的微距拍攝,但我們就愛效法大師,所以我常將它設定成SNAP模式(對焦固定2M)拿來街拍,隨手拿起來一按,快速又即興,不過,不同的是它是有LCD的數位相機,跟非得要從觀景窗瞄準的相機感覺就是不一樣,相機舉到眼前半遮面拍攝(觀景窗),跟在胸前拍攝(LCD),其實體會很不同,帥度也不同。
一隻在手什麼都搞定的 I PHONE
自從有了I PHONE以後,其實不帶相機出門也沒什麼關係,不過之前也有分享過I PHONE拍攝的文章,這裡就略過。
懷舊文青的Canon EOS88 (底片機)
它是大學時期(大約1999年)買的一台入門款的單眼相機,那時候當然只有底片,因為它是入門款,所以機身是塑膠製,好處也是輕便,現在拿起來感覺還滿有文青的FU,有電子對焦功能,所以失敗率不高,拿著它出去拍,多半是有種懷舊的情懷,滿雋永的,拍出來的畫面莫名的也有一種復古的情調。
蜜月武器 Canon 40D (1000萬畫素)
我的第一台數位單眼相機,約2007年的產品,配合上17mm-55mm f/2.8 的鏡頭,到現在還是旅遊時,畫質與重量滿平衡的一種選擇,讓旅遊時保持機動性,又不會失去畫質的要求,至少我們蜜月旅行帶著它拍的很開心噢!
工作的伙伴Canon 6D (2000萬畫素)
以全片幅相機來說,6D其實算輕巧,以工作來說它算是一台CP值很高的相機,但配上大光圈的鏡頭以後,重量還是滿讓人手酸的,所以除非是工作需求,否則我現在拿起它都感到有壓力(還是因為工作投射,哈哈!)。
小結
隨著科技的發展,新的技術讓我們在攝影的工作上穩定又便利許多,所以這些舊相機在技術上算是漸漸的被淘汰了,但其實回歸到攝影的本質,或許是紀實或許是創作,它們依然可以創造出不同的視覺感受,人是感覺的動物,隨著情緒走,搭配不同的攝影器材及不同的心情,可以交錯出截然不同的火花,激盪出不同的羅曼史,所以或許攝影除了不斷邁向畫質更精緻完美的路線外,一種更接近本質追求的方向也很值得重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