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陣子看了一本同學推薦的書-”大小說家如何唬了你?”,在第一章就提到人為什麼需要故事,因為”故事可以讓人探索自我與他人的心靈,一種為未來進行的彩排”,白話一點就是我們可以透過閱讀故事,體驗未曾發生在自己生命中的經驗,其實我覺得這個觀念應該可以延伸到”讀書”這件事。
我資質不是太好,其實不大知道在學校裡唸的那些書道底有什麼用?除了小說也不大看課外書。
出了社會,才漸漸意識到很多的不足,到處摸索之後,發現很多心中的疑惑都藏在不同的書裡,前人早已有了智慧的提示,隨著人生出現的疑惑愈來愈多,不知不覺書也愈看愈多,類型也愈來愈廣,不過就像學習語言一樣,環境能讓學習內化,當生命經驗還沒有遇到,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是什麼,讀書是邊讀邊疑惑,因為對書裡的內容一點探索的欲望都沒有,只是學生的責任,但是當書裡的內容是自己非常好奇,極欲獲得的解答時,閱讀不但興奮,更感恩作者濃縮了人生的精華,對我們來說無疑是一種捷徑,我們不一定要真的走過,但可以有相同的收獲,翻開書就像打開小叮噹的任意門,立馬來到一個未知的領域。
書我喜歡慢慢看,但是在資訊多又容易取得的現代,很容易被資訊灌爆到無所適從,所以我分享我選讀的兩個原則提供參考~
第一是”好奇”,當然是看了書名及內容大標之後會想往裡面探索的書,流行或排行榜書目都只是參考,是自己當下的求知欲讓人無止盡的想要翻閱下去。
第二是”好讀”,這點我覺得非常重要,閱讀像是種溝通,就像交朋友一樣話不投機半句多,就算內容再豐富,讀不進去的話根本是自我折磨,讓閱讀(交朋友)保持愉悅感是很重要的,書好不好讀,其實翻幾頁就能知道東西有沒有進去腦袋了,尤其是外文翻譯書,有時根本是在考語句重組能力,所以讀不進去的話也不用批評書(朋友)不好,只是它的頻率跟我們不合,就讓他去吧!或許以後會再相遇。
符合這兩個原則,閱讀比較可以保持輕鬆愉快,快去煮一壺咖啡,好好享受探索的樂趣吧!而且一本本看完它還會有一種爭服的成就感喔。